印尼国防部长近日公开表态:将采购中国的歼-10战斗机短线配资平台。这一消息瞬间在国际军贸圈引起轰动。
印尼防长表态印尼国家通讯社安塔拉报道称,防长沙夫里确认,该国将采购中国制造的歼-10战机。他还说,“这些飞机很快就会在雅加达上空飞行”,但没披露具体交付时间表和批次数量。同时,印尼财政部被曝已批准一笔巨额国防预算,至少90亿美元用于相关军备支出。
这意味着中国歼-10将成为印尼空军的“第一款非西方主力战机”,也可能是中国战机在东南亚的又一次突破。这笔采购还有很多信息没有披露:型号、数量、交付节奏、配套后勤支持都尚未定论。不过,无可否认的是:这个确认意味着,中国战机在国际军贸舞台上的角色已经从边缘到中心。
展开剩余80%印尼看中歼-10?“印巴5·7空战”的冲击力印尼买中国战机,原因很简单,因为它实力过硬。
首先,歼-10系列在中国国内早已验证性能。从机动性、雷达探测、航电系统、武器适配能力来讲,它已经积累了不少实战和演练经验。更重要的一点是:在2025年印巴空战中,巴军的歼-10C击落了多架印军“阵风”战机。这次空战成为歼-10作为出口型飞机在国际观瞻中的一次“公开秀场”。
要强调的是,空战不是单纯的“战机比战机”胜负。多位分析人士指出:印巴那场空战中,体系作战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。也就是说,歼-10得以发挥优势,是因为它能更好融入以中国技术为核心的作战体系,而不是单机孤立比拼。正因此,印尼若要提升其空防能力和“体系兼容性”,歼-10就是一个具有现实感召力的选项,可以为后续装备的引进铺路。
这批交付的“歼-10”,“性价比”才是关键不少分析称,印尼可能买到的并不是最新最顶级版本的歼-10C,而是歼-10CE或二手的歼-10B。“CE”版本是针对海外市场定制的型别,其航电、雷达、电子对抗等虽不及国内最高级别,但足以满足主流使用需求。
这样的选择,其实有它的理性。印尼空军的预算有限,即使财政部拿出90亿美元作为预算,也不可能把全部投在昂贵的顶配型号上。能用“足够好、价格合理、后勤易维护”的版本,就比“顶尖但成本高昂”的版本更有吸引力。在这种权衡之下,CE或B型的性价比正好落在印尼这样的中等国家能承受的区间。
“阵风”悲剧:印尼原本想买它,如今恐被彻底替代在此之前,印尼曾签署了一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,准备购买42架法国的“阵风”战机,交付日期预计在2026年。那么,现在印尼公开要买歼-10,这笔“阵风”订单未来还能顺利落地吗?答案恐怕不乐观。
逻辑倒很简单:歼-10和“阵风”基本属于相似战斗机定位(中型、多用途)的一类。如果印尼已经投入采购、部署和维护体系去适配歼-10,那么再去买“阵风”就显得冗余。加上印巴战场上“阵风被击败”的消息被广泛传播,印尼政府和军方领导层不可避免要重新审视“法国大单”的价值与风险。
这一决定无形中又给了阵风“一次惨败”:在国际舆论场上,“阵风被歼-10击落”的戏份已经存在。印尼若转向歼-10,就像在说,“阵风不值得那个价”。
对法国和阵风的支持者而言,这无疑是一次尴尬且带有公开性的挫败。对中国而言,这则是一个战机出口的“反击示范”。
军贸向“高端”出口跃进印尼的确认并不仅仅是中国卖出战机那么简单。它意味着:在全球军事装备市场,中国不仅可以出口轻武器、无人机、中低端装备,也开始进入高端战机领域竞争。
更深层看,这其实是中国军工在“走出去”的一种模式创新:用实战成绩做广告,让潜在买家看到战机在真实冲突中的表现,而不仅是静态性能对比或纸面参数。这种“实战背书”比任何宣传都高效。
再者,美国、法国、俄罗斯这些传统战机出口大国,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竞争者,不得不重新考虑战略、价格、配套服务和后勤支持上的竞争策略。未来的军贸格局,可能要重新洗牌。
发布于:河南省联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